1.马塈宕昌人也文言文

2.邢州内丘人也文言文

3.关于福王朱常洵的资料(追加20分)

4.用文言文解释傅

5.镜花缘君子国文言文

6.文言文杜延年字幼公

马塈宕昌人也文言文

贿赂公行文言文-文言文中表示贿赂的词

1. 宋史忠义传马塈原文

马塈,宕昌人也。一家父叔兄弟皆以忠勇为名将,而塈与其兄堃特显。咸淳中,塈知钦州,徙知邕。邕地接六诏、安南,傍通诸溪峒,抚御少失宜,往往召乱。塈镇抚诸蛮及治关隘,皆有条理,大理不敢越善阐,安南不敢入永平,诸峒皆上帐册,边陲晏然。广西经略李兴上其功,加阁门宣赞舍人。未几,以左武卫将军征入朝。已而宋亡,塈因留静江,总屯戍诸军,护经略司印守城。

至元十四年,平章阿里海牙攻广西。塈发所部及诸峒兵守静江,而自将三千人守严关,凿马坑,断岭道。大兵攻严关不克,乃以偏师入平乐,过临桂,夹攻塈。塈兵败,退保静江。平章使人招降,塈发弩射之。攻三月,塈夜不解甲,前后百余战,城中伤相籍,讫无降意。城东隅稍卑,大军阳攻西门,以精兵夜决水闸,攻东门,破其外城;塈闭内城城守,又破之。塈率士巷战,刀伤臂被执,杀之断其首,犹握拳奋起,立逾时始仆。静江破,邕守马成旺及其子都统应麒以城降,独塈部将娄铃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阿里海牙笑曰:"是何足攻。"围之十余日,娄从壁上呼曰:"吾属饥,不能出降,苟赐之食,当听命。"乃遗之牛数头,米数斛。一部将开门取归,复闭壁。大军乘高视之,兵皆分米,炊未熟,生脔牛,啖立尽。鸣角伐鼓,诸将以为出战也,甲以待。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然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

2. 郭解 轵人也 文言文翻译 最好答案

不知道你的文章是到哪里结束的,就多复制了些 郭解是轵(zhǐ,指)县人,字翁伯。

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

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令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

那人发怒,拔刀剌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

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

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

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

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

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

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

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

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

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待到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当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

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

人们为郭解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椽,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

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杨县椽的头。从此杨家于郭家结了仇。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乘马。

后来又杀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

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解逃跑,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自己逃到临晋。

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会见他,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籍少公把郭解送出关后,郭解转移到太原,他所到之处,常常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

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无奈自杀,口供断绝了。

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发现一些人被郭解所杀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

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的是谁。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

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还严重。

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从此以后,行侠的人特别多,但都傲慢无礼没有值得称道的。但是关中长安的樊仲子、槐里赵王孙,长陵的高公子,西河的郭公仲,太原的卤公孺,临淮的儿长卿,东阳的田君孺,虽然行侠却能有谦虚退。

3.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家里贫困,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支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使。

(武则天)长安年中期, 御使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远忠是同谋犯,武则天令马怀素审讯,派太监催促,传话示意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支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

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收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尊敬,让他同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时担任侍读。

怀素病逝,享年60岁,皇帝特地为他举办丧事,停止朝会一天,追封润州刺史,谥号为文。

4.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文言文阅读

魏元忠是唐朝复国的重要人物,按照当时政治集团划分,他是属于太子集团的,朝中除了武则天集团外,皇太子、相王、太平公主都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武则天晚年罢免魏元忠和李峤是引发政变的起因,相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有相王长史豆卢钦望、姚崇、司马袁恕己,而魏元忠在相王担任并州元帅时,担任他的副职,也是与相王关系密切的,与魏元忠关系密切的宋璟等人,也是李氏集团的成员,相王与司马承祯关系密切,魏元忠也是崇尚司马懿的,神龙政变后调人朝廷担任门下侍郎的司马锽也是相王派系的。

过去认为相王是傀儡性质的,毫无影响力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在神龙政变中比皇太子还积极,也可以看出魏元忠等人被罢黜是对他的打击,他在政变中,比起被人强扶入宫的皇太子,他是主动带领袁恕己去抓捕武氏集团成员,并且帅兵防御京城。魏元忠没有参与政变,皇太子没有搭救他,只是即位后启用了他。

魏元忠是太子集团的成员,但却是与相王关系密切的。参与政变的敬晖是太平人,在太平公主的封邑,可能是太平公主集团的人,操纵这次政变的幕后者是相王和太平公主。

魏元忠和狄仁杰是拥护李氏集团的首领,他和李峤被罢黜是在武则天病重期间,武氏集团为争夺皇权打击李氏集团的信号。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

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时有左史盩厔人江融撰《九州设险图》,备载古今用兵成败之事,元忠就传其术。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曰: 臣闻理天下之柄,二事焉,文与武也。

然则文武之道,虽有二门,至于制胜御人,其归一揆。方今王略遐宣,皇威远振,建礼乐而陶士庶,训军旅而慑生灵。

然论武者以弓马为先,而不稽之以权略;谈文者以篇章为首,而不问之以经纶。而奔竞相因,遂成浮俗。

臣尝读魏、晋史,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近观齐、梁书,才士亦复不少,并何益于理乱哉?从此而言,则陆士衡著《辨亡论》,而不救河桥之败,养由基射能穿札,而不止鄢陵之奔,断可知矣。

昔赵岐撰御寇之论,山涛陈用兵之本,皆坐运帷幄,暗合孙、吴。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则何平叔、王夷甫岂得同日而言载! 臣闻才生于代,代实须才,何代而不生才,何才而不生代。

故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士有不用,未有无士之时。夫有志之士,在富贵之与贫贱,皆思立于功名,冀传芳于竹帛。

故班超投笔而叹,祖逖击楫而誓,此皆有其才而申其用矣。且知己难逢,英哲罕遇,士之怀琬琰以就埃尘,抱栋梁而困沟壑者,则悠悠之流,直睹此士之贫贱,安知此士之方略哉。

故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嗟乎,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至于此也! 亦有位处立功之际,而不展其志略,身为时主所知,竟不能尽其才用,则贫贱之士焉足道哉!汉文帝时,魏尚、李广并身任边将,位为郡守。

文帝不知魏尚之贤而囚之,不知李广之才而不能用之。常叹李广恨生不逢时,令当高祖日,万户侯岂足道哉。

夫以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匈奴畏之,号为“飞将”,尔时胡骑凭凌,足伸其用。文帝不能大任,反叹其生不逢时。

近不知魏尚、李广之贤,而乃远想廉颇、李牧。故冯唐曰,虽有颇、牧而不能用,近之矣。

从此言之,疏斥贾谊,复何怪哉。此则身为时主所知,竟不能尽其才用。

晋羊祜献计平吴,贾充、荀勖沮其策,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缘荀、贾不同,竟不大举。

此则位处立功之际,而不得展其志略。而布衣韦带之人,怀一奇,抱一策,上书阙下,朝进而望夕召,何可得哉。

臣请历访内外文武职事五品已上,得不有智计如羊祜、武艺如李广,在用与不用之间,不得骋其才略。伏愿降宽大之诏,使各言其志。

无令汲黯直气,卧于淮阳。仲舒大才,位屈于诸侯相。

又曰: 臣闻帝王之道,务崇经略。经略之术,必仗英奇。

自国家良将,可得言矣。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绩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

古语有之,“人无常俗,政有理乱,兵无强弱,将有能否”。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也。

故赵充国征先零,冯子明讨南羌,皆计不空施,机不虚发,则良将立功之验也。然兵革之用,王者大事,存亡所系。

若任得其才,则摧凶而扼暴。苟非其任,则败国而殄人。

北齐段孝玄云:“持大兵者,如擎盘水。倾在俯仰间,一致蹉跌,求止岂得哉!”从此而言,周亚夫坚壁以挫吴、楚,司马懿闭营而困葛亮,俱为上策。

此皆不战而却敌,全军以制胜。是知大将临戎,以智为本。

汉高之英雄大度,尚曰“吾宁斗智”;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且上智下愚,明暗异等,多算少谋,众寡殊科。

故魏用柏直以拒汉,韩信轻为竖子;燕任慕容评以抗秦,王猛谓之奴才。即柏直、慕容评智勇俱亡者也。

夫中材之人,素无智略,一旦居元帅之任,而意气轩昂,自谓当其锋者无不摧碎,岂知戎昭果毅、敦《诗》说《礼》之事乎!故李信求以二十万众独举鄢郢,其后果辱秦军;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登。

5. 陶回丹杨人也,文言文答案

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原文

陶回,丹杨人也。祖基,吴交州刺史。父抗,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苏峻之役,回与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江口,语在坦传。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甚无部分。亮闻之,深悔不从回等之言。寻王师败绩,回还本县,收合义军,得千馀人,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又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纲维弛废,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擢补北军中候,俄转中护军。久之,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北贼闻之,将窥疆场。如愚臣意,不如开仓廪以振之。”乃不待报,辄便开仓,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二郡赖之。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回常慷慨谓景非正人,不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导语回曰:“南斗,扬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辅弼圣主,当亲忠贞,远邪佞,而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退舍。”导深愧之咸和二年,以疾辞职,帝不许。徙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故,未拜,卒,年五十一。谥曰威。

四子:汪、陋、隐、无忌。汪嗣爵,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陋冠军将军,隐少府,无忌光禄勋,兄弟咸有干用。(《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译文

陶回,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后,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直接来,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但是)迷了路,遇到郡里的人,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不得不)回到本县,收拾集合义军,只剩下一千多人,全是步军。(后来,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又单军打败了韩晃,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国家纲纪弛废,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唯有东部粮价偏贵,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北方贼人听说了,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他)就打开粮仓,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守着它,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辅弼圣主,应当亲近忠贞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因病辞职,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没有就任,去世,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三子陶隐官至少府,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很受重用。

6.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

傅纬,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一样。父亲常,梁朝临沂令。傅纬幼年聪敏,七岁能背诵古诗赋达十余万字。好学,能写文章。梁太清末年,带着母亲南逃避难,不久因母亲去世,在战争的混乱中,居丧尽礼,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朋友因此称赞他。然后依据湘州刺史萧循,沿很好士,广泛收集古代典籍,傅纬随意检索阅读,于是博览群书。王琳听到他的名字,引进他为丞相府记室。王琳失败,随王琳部将孙场还都。当时世祖派颜晃赐场杂物,应蠩托傅绰撰写谢启,词文理洽,文章不加修改,晃回来说他世祖,不久召为撰史学士。授任司空府记室参军,升任骠骑安成王中记室,撰史照旧。

傅纬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接受《三论》,精通他的学习。不久以本官之间通直散骑侍郎出使齐国,返回,屡经升迁任太子庶子。

后主即位,升任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管诏诰。傅纬写文章典雅华丽,性格又敏捷,虽然军国大事,下笔即成,不曾起草,沉思的人也无以加了,特别是后主器重。然而生性倔强,不注重操守,才能使气,欺凌侮辱他人,大臣们都恨他。正值施文庆、沈客卿以花言巧语受宠,控制至关重要,于是傅绰日渐疏远。施文庆等人便一同诋毁傅纬接受高丽使金,后主收事下狱。傅绰一向刚强,由于愤懑,就在狱中上书说:“那你的人,恭敬地事奉上帝,爱民如子,省嗜欲,疏远谄佞小人,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晚忘了吃饭,因此恩泽遍及世界,流传子孙。陛下近来酒色过度,不虔诚郊庙之神,专门喜欢*昏之鬼;小人在旁边,宦官弄权,厌恶忠直如果仇敌,看待百姓如草芥;后宫绮绣摇曳,厩马菽粟多余,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贿赂公行,库存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怕东南王气,由此而尽。书奏”,后主大怒。不久他,怒气稍解,派遣使者对傅绰说:“我想赦免你,你能改正错误不?”傅绰答道:“我的心像面,我面可以改变,那么我的心可以改变。后主于是更加愤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追究这件事,于是赐狱中,时年五十五岁。有文集十卷流行于世

7. 卢潜,范阳涿人也文言文解析

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祖父卢尚之,任魏济州刺史。父亲卢文符,任通直侍郎。卢潜长得魁梧俊美,善于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仪同贺迈胜征用为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合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为世宗所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大用。王思政在颢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王思政不能以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世宗对左右说:“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琐,大受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显祖把卢潜杖打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不久任司州别驾,出任江州刺史,他管辖之地都能治理得好。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回到寿阳,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塑,和速接壤。卢荡安抚内外,百姓和乐相处。陈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享受彭城郡干禄。改任合州刺史,左丞依旧。又任行台尚书,不久授仪同三司。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陈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逭一请求。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卢潜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非常有成绩,陈对他很害怕。陈帝在写给边关守将的信中说:“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之后,到了天堑、亘迢年间,各种税收非常繁杂。再加上高元痉执政时,禁止百姓捕鱼打猎,百姓没有了生活来源。胡商欠了官家债务,太监陈德信放任他们胡说自己依附于淮南的富户,让州县去缴收。又下令把几千匹突厥马送到扬州境内,命令当地富豪收买。刚刚交完了钱,就又下令搜求江淮之间的马匹,全部收为官马。由此百姓骚动,怨恨之极,卢潜逐事安抚民众,并利用权谋加以调和,江淮地区才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入朝任五兵尚书。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丁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到达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和王琳等人同时被俘。不久在建业,时年五十七岁,他的家人买出他的尸体运回北方安葬。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卢潜没有儿子,把弟弟卢士邃的儿子元孝指定为继承人。

邢州内丘人也文言文

1. 张文谦传文言文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2. 贾纬文言文答案'贾纬,真定获鹿人也

贾纬,镇州获鹿人。年少时考进士不中,在州里当参军。唐天成中(926~929),范延光镇守成德,聘他当赵州军事判官,升为石邑县令。

纬善长史学。唐朝从武宗以后没有实录,史官之职荒废,纬采用传闻,写《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唐末,王室衰微,诸侯强盛,征伐擅自进行,天下大乱,所以纬所写的书有许多缺漏遗失。处乱世,事迹粗略,也有助于考究当时的历史。

晋天福中(936~943),当太常博士,不是他的爱好,多次请求当史官,改任屯田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参与修唐书。守孝除服后主管制诰。当过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给事中,后来又当修撰。

汉隐帝时,奉诏与王伸、窦俨等人同修晋高祖、出帝、汉高祖实录。起初,桑维翰当宰相,常常讨厌他的为人,待他很薄。纬替维翰写传说:“维翰,有银八千铤。”翰林学士徐台符认为不好,多次批驳纬,纬不得已,改为数千铤。

广顺元年(951)实录写成了,纬要求转任别的官,得不到同意,因此怨恨。那时,宰相王峻监修国史,纬书写日历,多言大臣的过失,峻看见了,发怒说“:贾给事子弟当官也讲门第,为啥历来诋毁当朝大臣,使他们的子孙如何当官?”告诉周太祖,贬纬当平卢军行军司马。第二年在青州。

3. 古文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

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

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

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

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

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

文谦和秉忠、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

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和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

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

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

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

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

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4. 郭进建宅文言文翻译

译文

郭进有才能识略,战功卓著。他曾任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他在任时所建。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

他在东厢房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厢房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问:“大人您的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

原文

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刑州,今刑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於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式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未几,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

郭进造宅是选自宋代《梦溪笔谈》的中一边文章,作者是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书中介绍了主人公北宋名将郭进生前的一些事迹。

扩展资料:

郭进(922年―979年),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将领。

后晋末年,郭进投靠后汉高祖刘知远。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时,郭进因而平定河北诸郡,累次迁任乾、坊二州刺史。

郭威建立后周,移任郭进为淄州刺史。郭进在地方很有政绩,深受吏民到爱戴。吏民多次请求朝廷为郭进立碑颂德。

宋太宗继位后,任命郭进为云州观察使,判邢州,仍旧兼任西山巡检。大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将亲征北汉,先命郭进分兵控制石岭关,任都部署,以防辽国。

辽国果然侵犯石岭关,郭进大破辽兵,从此并州一带辽兵丧失斗志。因监石岭军事田钦祚侵犯,自杀而,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安国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郭进造宅

5. 翻译文言文宼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禀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要像这样。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大乘贼反叛,燕赵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为立了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那些投靠杨椿替他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从此梁朝人害怕了。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效力。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百度上有题及答案)

6. 卢潜,范阳涿人也文言文解析

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祖父卢尚之,任魏济州刺史。父亲卢文符,任通直侍郎。卢潜长得魁梧俊美,善于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仪同贺迈胜征用为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合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为世宗所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大用。王思政在颢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王思政不能以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世宗对左右说:“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琐,大受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显祖把卢潜杖打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不久任司州别驾,出任江州刺史,他管辖之地都能治理得好。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回到寿阳,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塑,和速接壤。卢荡安抚内外,百姓和乐相处。陈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享受彭城郡干禄。改任合州刺史,左丞依旧。又任行台尚书,不久授仪同三司。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陈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逭一请求。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卢潜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非常有成绩,陈对他很害怕。陈帝在写给边关守将的信中说:“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之后,到了天堑、亘迢年间,各种税收非常繁杂。再加上高元痉执政时,禁止百姓捕鱼打猎,百姓没有了生活来源。胡商欠了官家债务,太监陈德信放任他们胡说自己依附于淮南的富户,让州县去缴收。又下令把几千匹突厥马送到扬州境内,命令当地富豪收买。刚刚交完了钱,就又下令搜求江淮之间的马匹,全部收为官马。由此百姓骚动,怨恨之极,卢潜逐事安抚民众,并利用权谋加以调和,江淮地区才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入朝任五兵尚书。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丁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到达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和王琳等人同时被俘。不久在建业,时年五十七岁,他的家人买出他的尸体运回北方安葬。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卢潜没有儿子,把弟弟卢士邃的儿子元孝指定为继承人。

7.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

傅纬,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一样。父亲常,梁朝临沂令。傅纬幼年聪敏,七岁能背诵古诗赋达十余万字。好学,能写文章。梁太清末年,带着母亲南逃避难,不久因母亲去世,在战争的混乱中,居丧尽礼,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朋友因此称赞他。然后依据湘州刺史萧循,沿很好士,广泛收集古代典籍,傅纬随意检索阅读,于是博览群书。王琳听到他的名字,引进他为丞相府记室。王琳失败,随王琳部将孙场还都。当时世祖派颜晃赐场杂物,应蠩托傅绰撰写谢启,词文理洽,文章不加修改,晃回来说他世祖,不久召为撰史学士。授任司空府记室参军,升任骠骑安成王中记室,撰史照旧。

傅纬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接受《三论》,精通他的学习。不久以本官之间通直散骑侍郎出使齐国,返回,屡经升迁任太子庶子。

后主即位,升任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管诏诰。傅纬写文章典雅华丽,性格又敏捷,虽然军国大事,下笔即成,不曾起草,沉思的人也无以加了,特别是后主器重。然而生性倔强,不注重操守,才能使气,欺凌侮辱他人,大臣们都恨他。正值施文庆、沈客卿以花言巧语受宠,控制至关重要,于是傅绰日渐疏远。施文庆等人便一同诋毁傅纬接受高丽使金,后主收事下狱。傅绰一向刚强,由于愤懑,就在狱中上书说:“那你的人,恭敬地事奉上帝,爱民如子,省嗜欲,疏远谄佞小人,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晚忘了吃饭,因此恩泽遍及世界,流传子孙。陛下近来酒色过度,不虔诚郊庙之神,专门喜欢*昏之鬼;小人在旁边,宦官弄权,厌恶忠直如果仇敌,看待百姓如草芥;后宫绮绣摇曳,厩马菽粟多余,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贿赂公行,库存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怕东南王气,由此而尽。书奏”,后主大怒。不久他,怒气稍解,派遣使者对傅绰说:“我想赦免你,你能改正错误不?”傅绰答道:“我的心像面,我面可以改变,那么我的心可以改变。后主于是更加愤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追究这件事,于是赐狱中,时年五十五岁。有文集十卷流行于世

关于福王朱常洵的资料(追加20分)

朱常洵

1586—1641,亦称福恭王。明神宗第三子。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遂引起争国本。万历二十九年(1601)受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崇祯间,益沉湎酒色。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克洛阳,被执杀。

朱由崧的身世来历显赫,就是万历时差一点被立为帝的福王朱常洵之子。1617年,十岁的朱由崧被封为德昌郡王,后来又立为福世子。本以为可以像他的老爸一样,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终其一生。没想到天不遂人愿。李自成攻破福藩洛阳,革了老福王朱常洵的命。朱由崧和母亲邹氏好不容易逃出一。尽管后来袭了福王的虚封,可那时天下大乱,朱由崧自然在洛阳站不住脚,只好四处流串,生活无着。破落王孙,在权贵眼里跟乞丐没什么两样。真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谁能想到,这个一败涂地的破落亲王,竟然有一天时来运转,继承了他那命运多舛的老爸未竟的事业,终于登上了明帝国的宝座

1644年3月19曰,崇祯帝自尽于煤山。这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原来形同陪村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现出来。很显然,摆在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拥立新君,组织政权。说到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成为不二人选。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龄最大,又加上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两个远在广西的藩王来,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江南士绅中部分东林党人从狭隘的一己私利出发,以福王昏庸为名,坚决反对。但内中隐情却要追溯到天启朝时,为反对老福王继统和老福王之母郑贵妃干政,东林党人已和福藩结下不解之仇。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机报复。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

潞王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谓贤名,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许多不明内情的人还以为憾事。其实,抛开潞王是否真贤不说,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有其现实考量。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历史上司马睿能偏安东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而已。关键在于臣下齐心协力。方能维持危局。现在以立贤为名抛开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贤名及野心才具的龙子龙孙,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们自然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拥立大会正开得热闹不堪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作为三大热门侯选人之一,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说,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这一切都使朱由崧感到情况不妙。而实际上,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所挑选和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论是谁为君,重要的是不会妨碍他们掌握手中的权力。从心底深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这些重臣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是的,重臣忌讳的正是一个“干预有司”的皇帝。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来脑满肠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着妙棋,一举击溃了南京城内自以为得计的衮衮诸公。据《南渡录》记载:“时王(朱由崧)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刘泽清素狡,先附立潞议,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杰等。” 朱由崧竟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三镇也看清了这位“承天启运”之人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五月十五曰,朱由崧正式由监国登基为帝,一开始,大家见他作风低调,进城时还戴着又脏又旧的角巾,摇着白竹扇,看起来像个和蔼可亲的乡下土财主,并非传说中骄气逼人的纨绔子弟,还自我安慰了一番。哪里知道其实是这位皇帝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一时还讲究不起他老爸福王的排场。

果然,在装了几天表面文章之后,朱由崧就放出话来:天下事,有老马在。然后迫不及待的纵情声色,享受起来。在这方面,也许是受教于他父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哲学。却完全忘了他父亲的悲剧。朱由崧以好色纵酒著名。即位之初,就派太监到处收罗美女以充宫掖,无远弗届,一直闹到苏杭等地,吓得有女儿的人家鸡飞狗跳,赶紧把女儿一嫁了事。直到灭国前两个月,他还忙于计较后宫妃嫔的人选。据谈迁笔记:“上体魁硕,一曰毙童女二人,厚载门月裹骸出。”实在骇人听闻。除夕之夜,朱皇帝突然闷闷不乐,急着召集群臣入见。大家以君子之心度圣明之腹,还以为是前线屡吃败仗弄得皇上心情烦闷,纷纷指天誓曰的以恢复自任,哪想到这位老兄闷了半响,憋出一句话来:“众卿家阿,朕还没时间考虑那个,朕只是看现在梨园唱戏的没有什么长得象样的。想多选一些佳丽来充实后宫,你们一定要早点帮我办这件事啊!”大家没想到他操心的竟是这个。面面相觑半晌,只好一哄而散。

朱由崧的好酒也是趣闻多多,据说刘宗周曾劝他戒酒,为革命总要保重身体嘛。朱由崧话说得很讨人喜欢:“为了先生这样劝我,以后再不喝了。”想来长期颠沛流离,这点嘴皮子功夫还是有的。可脸上却晦气的象有人欠了他十万两银子一般。老刘一看觉得不好意思,又改口说:“要是每次只喝一杯也没什么。” 朱由崧马上借坡下驴,没口子的答应:“您都这么说了,以后就只喝一杯罢。”没想到以后喝酒,太监就给他准备了一只特大号的金杯。这还不算,喝道一半,他就不喝了,旁边的人当然知趣,赶紧给满上,说,没喝完就不算一杯。上下通同作弊,配合默契,酒却是喝的比以前还多。

朱由崧昏聩不理事

(这个其实也怪不到他头上,须知,明成祖登基以后,同样削藩。明朝的太子教育体制相当完善,但是同时却把其他宗室当养猪来养,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朱由崧的父亲作为争夺大位失败者,受到的限制与监视又格外的重,任何稍有才能的人都被隔绝在福王府门外。因此,朱由崧根本没有任何稍有才能的人给与教育指导。因此他压根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政治教育,连文言文写成的奏章都看不懂,又怎么能指望他励精图治呢?

PS 天启皇帝朱由校也类似,其父亲病前都没来得及给这位可怜的16岁少年举行冠礼和立储仪式。其父光宗了第二天才匆忙举行就皇太子礼,并在5天后举行登基礼。而接受教育则迟到他登基后。之前则完全就是个心智发育不完全的文盲)

当时朝政紊乱,贿赂公行。但这帐却不能算到朱由崧头上。他早已把治国大权完全交卸给马士英等人。其实,南明重臣中只要有一个拥有与当初张居正相仿的权谋心机和治国手段,完全可以在皇帝放心让权的基础上振作精神,整顿朝纲。可惜,放眼南明,高居权位的大臣们燕雀处堂,全无半点警醒。马士英,阮大铖固然是卖官鬻爵,拼命捞钱。那些自命与马,阮政见不同的东林党官绅大抵也是荒*不羁。寻欢作乐。

尤其是当时的东林党领袖、东南文坛泰斗、江南士大夫的首脑人物钱谦益,不仅沉迷于寻欢作乐,泡四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此外就是组织党同伐异,而对整军治吏毫无寸功,清军攻来时,干脆率族人集体投降。真是应了肉食者鄙的老话。

朱由崧拼命享乐,曰子却过得并不舒心。江北诸勋镇拥兵自雄,忙于勾心斗角,寸土未复,却成天逼着他要粮要饷。

就连史可法为了见好于四镇,也不惜用威胁的口气上书称自己未有寸功,是因为粮饷不足。要求皇帝筹集粮饷,才好上阵杀贼,否则就连长江也守不住。

那么江北四镇是不是真缺粮饷呢?据载,江北四镇定额合计每年共二百四十万,而南京朝廷在当年四个月内就已发了一年半的饷,合计三百六十万。难怪就连朱由崧也不满的说:“:东南饷额不满五百万,江北已给三百六十万,岂能以有限之财供无已之求?田仰与刘泽清不得全事呼吁”……

《明史》记载,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攻破洛阳城后,将被俘的明朝宗室福王朱常洵杀了,将其肉与鹿肉混煮,将士聚而食之,美其名曰“福禄肉”。

用文言文解释傅

1. 一傅众咻文言文翻译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之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从楚人琳啡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也。

释义“傅”,教导的意思。“琳”喧闹,喧扰。这个成语表示一人教,许多人扰乱,比喻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故事 孟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有“亚圣”的美称,人们尊称他为孟子。

有一年,孟子听说宋国的君王说要施行仁政,这正是孟子所竭力主张的,所以他特地到宋国去。

孟子在宋都彭城了解了一个时期,发现宋国君主手下的贤臣很少,而没有德才的人却很多。他感到情况并不是像宋国国君说的那样,便打算到别国去游历。宋国的君主听说孟子要离去,便派大臣戴不胜去挽留,并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戴不胜说:“请问先生,怎样才能使我们宋国的君王贤明?”

孟子回答说:“先生要使贵国的君王贤明吗?我可以明白地告诉您。不过,还是让我先讲一件事。楚国有位大夫。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会齐国话。据您看,应该请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不加思索他说:“当然是请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点点头,说:“是的,那位大夫请了一个齐国人,来教儿子齐国话,可是儿子周围有许多楚国人整天在打扰他,同他吵吵嚷嚷。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用鞭子抽他、骂他、逼他;他也学不会齐国话。如果那位大夫不是这样做,而是将儿子带到齐国去,让他在齐国都城临淄(zi)的闹市住几年,那么齐国话很快就会学好。即使你不让他说齐国活,甚至用鞭子拍打他,强迫他说楚国话,也办不到。”

戴不胜打断孟子的话说:“我们宋国也有薛居州那样的贤土呀!”

孟子回答说:“是的,宋国的薛居州是位清廉的大夫。但是靠他一个人在君王左右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如果君王左右的人,无论年老处少、官职尊卑,都能象薛居州一样,那才行呢。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那君王能与谁去做好事呢?”

戴不胜向君王复命后,君王见孟子去意已决,便不再强留,送了他一些钱,让他离开宋国。

2.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

傅纬,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一样。父亲常,梁朝临沂令。傅纬幼年聪敏,七岁能背诵古诗赋达十余万字。好学,能写文章。梁太清末年,带着母亲南逃避难,不久因母亲去世,在战争的混乱中,居丧尽礼,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朋友因此称赞他。然后依据湘州刺史萧循,沿很好士,广泛收集古代典籍,傅纬随意检索阅读,于是博览群书。王琳听到他的名字,引进他为丞相府记室。王琳失败,随王琳部将孙场还都。当时世祖派颜晃赐场杂物,应蠩托傅绰撰写谢启,词文理洽,文章不加修改,晃回来说他世祖,不久召为撰史学士。授任司空府记室参军,升任骠骑安成王中记室,撰史照旧。

傅纬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接受《三论》,精通他的学习。不久以本官之间通直散骑侍郎出使齐国,返回,屡经升迁任太子庶子。

后主即位,升任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管诏诰。傅纬写文章典雅华丽,性格又敏捷,虽然军国大事,下笔即成,不曾起草,沉思的人也无以加了,特别是后主器重。然而生性倔强,不注重操守,才能使气,欺凌侮辱他人,大臣们都恨他。正值施文庆、沈客卿以花言巧语受宠,控制至关重要,于是傅绰日渐疏远。施文庆等人便一同诋毁傅纬接受高丽使金,后主收事下狱。傅绰一向刚强,由于愤懑,就在狱中上书说:“那你的人,恭敬地事奉上帝,爱民如子,省嗜欲,疏远谄佞小人,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晚忘了吃饭,因此恩泽遍及世界,流传子孙。陛下近来酒色过度,不虔诚郊庙之神,专门喜欢*昏之鬼;小人在旁边,宦官弄权,厌恶忠直如果仇敌,看待百姓如草芥;后宫绮绣摇曳,厩马菽粟多余,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贿赂公行,库存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怕东南王气,由此而尽。书奏”,后主大怒。不久他,怒气稍解,派遣使者对傅绰说:“我想赦免你,你能改正错误不?”傅绰答道:“我的心像面,我面可以改变,那么我的心可以改变。后主于是更加愤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追究这件事,于是赐狱中,时年五十五岁。有文集十卷流行于世

3. 文言文翻译,宋史·傅尧俞传

你的太不清晰了,是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视力啊? 傅尧俞,字钦之,郓州须城人,嘉佑末年间,认监察御史的职务。

兖国公主下嫁给李玮,被家监梁怀吉和张承照挑拨,与丈夫不和,仁宗将二人外放,没多久,又让他们回到公主家,外放李玮认卫州知州。尧俞说:公主仗着您的宠而轻视她的丈夫,陛下为了放逐李玮而让家臣回来,非常的有悖常理,会被天下所耻笑,今后用什么来教育众位女性呢? 宋神宗熙宁三年,(傅尧俞)来到京城。

王安石向来与他关系很好,刚刚推行新法,对他说,整个朝廷纷纷扰扰,等待你的到来很久了,将任命你为谏院的待制。傅尧俞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我在谏院任职,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我这辈子从来不喜欢欺骗人,一定据实相告。

王安石很生他的气,外放他为河北转运使。

镜花缘君子国文言文

1. 君子国的君子国原文与译文

作品原文 《山海经-第四卷-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奢比尸)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有薰华草,朝生夕。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作品译文 奢比尸的北边是君子国。君子国的人个个衣冠楚楚,人人佩带宝剑。

他们都饲养野兽,身旁总有两只大老虎。 他们性格谦和,为人忍让不好争斗。

君子国有一种植物,名叫薰华草,寿命极短,早晨生长,到晚上便会。

扩展资料:

君子国出自《镜花缘》一书,在《镜花缘》一书中,有一个“礼乐之邦”君子国。

此国中,“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土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也不愧君子二字。

在君子国的市场交易中,卖主力争是要付上等货,受低价;买主力争的是要拿次等货,付高价。这个国家的国主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

这样的一个君子世界,也是我们所向往的。想作者李汝珍所生活的清朝咸丰年间,肯定是市场盛行欺诈,必定是寡人好货,贿赂公行。

他是在借君子国这个虚无的国家,来述说着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不满与无奈。 百度百科--君子国。

2. 镜花缘的译文

《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原拟写200回,结果只完成100回。前50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当时百花仙子不在洞府,众花神不敢违抗诏令,只得按期开放。因此,百花仙子同99位花神被罚,贬到人世间。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仕途不利,产生隐遁之志,抛妻别子跟随妻兄林之洋到海外经商游览。他们路经几十个国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野草仙花、野岛怪兽,并且结识了由花仙转世的十几名德才兼备、美貌妙龄的女子。唐小山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遵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文章主旨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3. 《镜花缘》全文阅读

《镜花缘》内容简介:

武则天夺取唐朝的政权,改国号为周。一日游上苑,武则天下诏迫使园中百花在残冬大雪中开放。上天见百花不经请示,适时开花,乃将百位花神滴降凡尘。总管百花的花神百花仙子拓生在秀才唐敖之家,后取名唐闺臣。唐敖因不满武后,同多九公、林之洋到海外游览,历经君子国、女儿国、不国、两面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国家,亲见许多奇人异事、奇风异俗,有的人长两面,有的耳长垂地,有的歪心,有的无肠,有的专爱撒谎,有的一毛不拔,千奇百怪。唐敖在游历中还无意间结识了滴贬海外凡尘的许多花仙。后恍然觉悟,入小蓬莱修道。武则天为选才女,下诏开科考试女才子。百位滴降凡尘的花仙,从海内外齐奔京城应考,并均中试。乃欢聚一堂,弹琴赋诗,弈棋作画,行令论文,说艺猜谜,各显才华,尽欢而散。 此时,遭武则天陷害的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代余承志、洛承志同剑南节度使文姜等,联合起兵反对武氏朝廷,先后攻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关城,武则天被迫同意唐中宗复位,从而把政权仍归还李氏王朝。数十名被滴贬尘凡的女花仙在讨伐武氏朝廷中殉难,唐闺臣亦去小蓬莱寻父入山不返。 作者对当时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不满,在书中均有暴露、批评。且因作者博学多才,文字功底坚实,采撷古籍中的神话传说联缀故事,借论文赋诗、讲谈笑话、游览猎奇等故事情节讽喻现实,信口而出,得心应手,写得光怪陆离,幽默风趣,生动流畅,极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具有改良主义倾向,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和某些封建迷信,并精心编造了君子国等所谓理想社会的故事,但由于作者阶级立场、思想矛盾以及时代的局限,仍脱离不了封建糟粕的窠臼。尽管如此,《镜花缘》仍不失为一部有成就的经典小说。

4. 镜花缘第六到十回主要内容.

镜花缘六到八回主要介绍如下:1、第六回:众宰承宣游上苑,百花获谴降红尘。

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665主要内容:王母娘娘寿宴时,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仙子,并对其立誓,若百花在不应齐放时违令齐放,自愿坠入凡尘,受一世磨难。2、第七回:小才女月下论文科,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主要内容: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降为秀才。

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3、第八回:弃嚣尘结伴游寰海,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主要内容: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十二名花仙转世的女子,唐敖不仅搭救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更陆续服食跃空草、朱草等仙家异物,有负重、跃高之能,也坚定其出世离尘之念,最后入小蓬莱成仙。4,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众女子子饭后散步,来到了古桐台,在古桐台上,尧蓂、尧春,舜英,素云,瑶芝五个人她们一起弹琴,那琴声真好听,声清韵雅,山虚水深,五琴齐奏,彩云欲停,师兰言称之为“绝调。

尔后,众人又来到了牡丹亭吃点心,牡丹亭的周围开满了牡丹,姚黄魏紫,烂熳争妍,在亭中林书香谢文锦等八个人写了春上。又有燕紫琼和易紫菱手拈冷玉,息气凝神在下棋,真可谓是琴棋书画,风雅无比。

5,第10回:诛大虫佳人施药箭,搏奇鸟壮士奋空拳。三人躲入树林。

风头过去,有只斑毛大虫,从高峰撺至果然面前。果然一见,吓的虽然发抖,还是守着然不肯远离。

那大虫撺下,如山崩地裂一般,吼了一声,张开血盆大口,把然咬住。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大虫著箭,口中落下然,大吼一声,将身纵起,离地数丈,随即落下,四脚朝天。眼中插著一箭,竟自不动。

多九公喝彩道:“真好神箭!果然‘见血封喉’!”唐敖道:“此话怎讲?”多九公道:“此箭乃猎户放的药箭,系用毒草所制。凡猛兽著了此箭,任他凶勇,登时血脉凝结,气嗓紧闭,所以叫‘见血封喉’。

但虎皮甚厚,箭最难入,这人把箭从虎目射入,因此药性行的更快。若非本领高强,何能有此神箭!不意此处竟有如此能人!少刻出来,倒要会他一会。

扩展资料: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它主张男女平等。

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

文言文杜延年字幼公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1:D小题2:C小题3:A小题4:(1)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拜访他父亲的旧下属吴侯史。

(评分建议:“治”、“过”、语句通顺各1分。) (2)霍光认为廷尉、少府玩弄法律轻判了侯史吴,把他们判处弃市刑,而没有因为这件事连累丞相。

(评分建议:“轻重”、“论”、语句通顺各1分。)(3)杜延年主持政事三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皇帝优待了他,赏赐他驷马的安车,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府中。

(评分建议:“视事”、“乞骸骨”、“罢就第”、语句通顺各1分。) 小题1:。

2. 急救~~

文言文《陈万年教子》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

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

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

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

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

州刺史,奉使称意,征为谏大夫。复出为楚内史,北海、东郡太守。坐为京兆尹

王章所荐,章诛,咸免官。起家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

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他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

服不如法,辄加罪笞。督作剧,不胜痛,自绞,岁数百千人,久者虫出腐烂,

家不得收。其治放严延年,其廉不知。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

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公移敕书曰:“即各欲求

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强执报,令行禁止,然亦

以此见废。

译文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陈咸十八岁的时候,因为陈万年出任为郎。陈咸资质与众不同,性子比较直,而且敢于说话。多次上书论及国事,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这样的书奏大概上了数十次,结果被贬为左曹。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陈咸叫到床边,教育他。讲到半夜时,陈咸打瞌睡(古文中的睡,是瞌睡之义,与今义有别),头碰到了屏风,发出声音,被陈万年知道了。陈万年于是大怒,要打陈咸,说:“你爸爸我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你反倒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叩头谢罪,说“实在是因为您所讲的我都知道了啊。总的来说,不就是教我如果逢迎拍马吗?”陈万年这才不再说话。

陈万年后,元帝提拔陈咸,让他做御史中丞,负责各州郡的奏事,给各州刺史加以考评、评定等级,在中央,则在殿中执法,公卿以下级别的官员都很怕陈咸。当时,中书令石显得到任用,并且专权,陈咸多次指出石显的过失,石显一伙人就很忌恨陈咸。这时恰好槐里令朱云因为残杀无辜的人,被官员举奏,案子还没有最终处理结果。陈咸一向与朱云关系比较好,所以朱云就从陈咸那里打听案子的进程,陈咸就指点朱云,让他上书给皇帝,为自己辩白。这事被石显知道了,就上报皇帝,说陈咸泄漏案子进程,陈咸因此被关进牢狱,受到拷打,陈咸被免去罪,但剃去头发(古代的一种刑罚),发配到边地,因此被废了。

成帝刚刚登基时,大将军王凤因为陈咸曾经指斥石显,很忠心正直,奏明皇帝,让陈咸做了长史的官。后来又调任冀州刺史,在任上做得很让朝廷满意,因此又升任谏大夫。再次外调,历任楚国内史(楚是一个王国,相当于诸侯国。内史,掌其国政),北海、东郡的太守。后来因为他是由京兆尹王章所荐的,王章被杀后,陈咸受到牵连,被免官。后来陈咸又再次当官,做了南阳太守。在任期间,一贯以重刑甚至刑来树立威严,豪 *** 猾的官吏或名门望族的人犯了法,就按照规定把他们送到郡府里去,按照罪行的程度,规定相应的劳动量,让他们劳动,用地臼木杵来劳作。有时舂(米)的量不够,有人就给人去掉一些刑具,以便劳作,陈咸发现了,就会加以刑罚。因为陈咸的这一套太严苛了,很多人不能忍受,便上吊自杀,这样自杀的人,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时间久了,尸体腐烂生虫,也不让家人将尸体取回收葬。陈咸的治理,比严延年要宽松一些,但不如严延年廉洁。陈咸每到一处(任职),就征收所属的县的食物自己享用,吃得很讲究。然后对待属下,就命令他们要廉洁,不能违法。陈咸公然改动上级文书,说:“如果官吏们都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话,这样一来,一个郡不就是有一百个太守了吗?怎么能这样呢?”属下的小吏都害怕陈咸,地方上的豪强也很害怕他。陈咸在郡中做到了命令发出,就能得到贯彻,禁令一出,就没有人违反。然而陈咸也正因此而被废。

3. 《柳彧,字幼文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19分)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

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

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合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而后已,敢不竭诚。”

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

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

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

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上嘉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人年垂八十 垂:将近B。

臣而后已,敢不竭诚 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C。

诏可其奏 可:认为可以D。 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竟:竟然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A.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

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能不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

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7.把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合又施!(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陈万年教子的翻译是什么

陈万年教子谄谀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5. 文言文《吕公著传》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竹合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则肉刑遂行矣。”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

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元祐三年四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6. 陈万年戒子文言文翻译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7.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后面的问题

10.B 11.C 12.D 13.C 14.(1)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4分) (2)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到来,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3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 江左:指江西一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A项,副词,于是/介词,通过;B项,介词,凭借/介词,用;C项,连词,表承接;D项,介词,向/介词,表对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③是结果④是说弃疾能顾大局⑥是说弃疾作词的风格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乐:喜欢。数:屡次。

夺:改变。(2)直:同“值”,价格。

济:渡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

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

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

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

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

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

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

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

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